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要推动除生产、流通的费用之外第三种成本的消减,即搬运、保管、包装等物流的成本。产业构造审议会流通部中将要设立物的流通委员会"。日本还把"物的流通"视为一种包括运输、配送、装卸、仓储、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传递等多种活动的综合行为。这一时期政府加强了对物流设施建设;如1953-1958年交通运输投资占公共投资总额的19.2%,1959-1963年交通运输投资已占公共投资总额的29.5%,,从基础设施上为物流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比较重视有关车站、码头的装卸运作的研究与实践。

(2)以流通为主导的发展阶段(1963~1973年)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是日本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之一,商品流通量大大增加。随着这一时期生产技术向机械化、自动化发展以及销售体制的不断扩充,物流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因此日本在这一时期开始进行较大规模的物流设施的建设。在日本政府《中期5年经济计划》中,强调了要实现物流的近代化.作为具体措施,日本政府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开展高速道路网、港口设施、流通聚集地等各种基础建设。与此同时,各厂商也开始高度重视物流,并积极投资物流体系的建设,各企业都建立了相应的专业部门,积极推进物流基础建设,这种基础建设的目的在于构筑与大量生产、销售相适应的物流设施,主要是随营业规模的扩大增设物流中心,或确保大量输送手段以充实物流硬件的举措。可以说这一时期日本厂商的共同战略是增大物流量、扩大物流处理能力,以适应商品流通的需求。另一方面,如果说此前日本的物流是可以用"人工装卸"形容的低级化物流的话,那么进入近代化的大量生产、大量销售时代。为了解决仓库不足,出入库时间长、货车运输欠缺、大量生产的产品无法顺利流向市场等问题,开始广泛采用叉车等机械化装卸设备和采用自动化仓库,灵活运用托盘和集装箱,实现货物单元成组装卸。同时建立物流中心积极推行物流联网系统,开发VSP、配车系统等物流软件。1970年日本同时成立了两个最大的物流学术团体:"日本物流管理协会和"日本物的流通协会'开展全国和国际性的物流学术活动.这一时期是日本物流建设大发展的时期,原因在于社会各个万面都对物流的落后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性有着共同认识。这一阶段的发展直到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机爆发才告一段落.

(3)物流合理化阶段(1973一1983年)

在这一阶段,日本经济发展迅速,并进入了以消费为主导的时代。虽然物流量大大增加,但由于成本的增加使企业利润并没有得到期望的提高、因此,降低经营成本成为经营战略的重要课题,降低物流的成本更成为其重要内容6物流合理化与最优化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所以说,这一时期是物流合理化的时代。首先,担当物流合理化作用的物流专业部门开始出现在企业的管理中,从而真正从系统整体的观点来开展降低物流成本的活动,同时物流子公司也开始兴起。这一时期的物流合理化主要是改变以往将物流作为商品蓄水地或集散地的观念,从而在经营管理层次上发挥物流的作用。这集中反映在"物流利润源学说",即"物流到目前为止并没有提升到管理范围,从而成为流通过程的'黑暗大陆',阻碍因素很多;因此只有去除这些阻碍因素才可能实现成本降低,为利益增加作出贡献'.也就是说,在企业第一利润源销售额无法实现的情况下;物流成为企业增加利润的唯一来源,很显然。物流利润源学说"揭示了现代物流的本质,使物流能在战略和管理上统筹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并推动物流现代化发展。

在推进物流合理化的过程中,全国范围内的物流联网也在蓬勃发展,其宗旨在于推进订货、发货等业务的快捷化,以及削减物流人员;降低劳动力成本,特别是以大型量贩店为中心的网上订、发货系统的应用在这一时期最为活跃、1983年日本物流企业已

|<< << < 1 2 3 4 5 6 7 8 > >> >>|


·上一篇文章:经销商信息化管理在仓储方面的运用
·下一篇文章:物流术语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om/html/wuliu/08324173469IC45F5G8F167CFH5CF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