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戴卫华
式。兴起之初,对于传统渠道的经营者和一般消费者来说,这种销售方式显得新奇特,经营者也因此获得了不菲的收获。十年过去了,大多数会务营销公司,所开的会几乎都是同样格调,创新的不多,除了会前、会中、会后还是会前、会中、会后,甚至出现一个老人一天接到三四家公司的电话,都是邀请参加联谊会、健康讲座的。一些经常参会的老年人,几乎记住了联谊会的每个环节,他们已经成了“专业会务总监”,会比较和评判谁的会做得好,谁的做的不好,意见比营销管理者还专业!同时也出现了“开会专业户”——有些老年人借悠闲之余四处“赶场子”;“吃饭专业户”——产品不买,有饭便吃,吃完便走;“旅游专业户”——闻风而来,谈笑自如,游兴甚浓,产品不买,尽兴而归;“赠品专业户”——发赠品就拿,拿了就走,产品不买,下次还来,还埋怨会务组织不好、档次不高,出现了许多让做营销人啼笑皆非、无可奈何的现象。
C:人才危机——在人员的配置上,会务营销靠的就是“人海战术”,人才的迅速培养和复制是很多会务营销公司面临的难题,因为会务营销对操作人员要求标准非常高,需要的是“全能”型的人才,企业为了赢利生存的需要及风险考虑,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及金钱在培训上,只能是到处挖人才的墙角或“囫囵上阵”,在实践中锻炼、学习。由于顾客资源又是完全掌握在销售人员手中,一些员工从“白纸”变成了“行家”,稍有不乐,就会寻思换个环境,相应的顾客档案也就跟着走了。人才的流失已经成了很多会务营销公司的“心病”。老板应当用何种胸怀组建营销机制、留任优秀人才,把事业做得更大更强更稳定,又不至于成为行业内的“义务黄浦军校”。还有一些急于进入会议营销(直销)行业的老总们,想走近路,快速运作此模式,不惜重金四处挖人才,招兵买马,短期内是可以见一定成效,诸不知正是这种行为,炒爆了人才价值,并促使整个行业人才频繁流动、攀比,人心浮燥,公司乃至整个行业最终都会为此付出巨额管理成本代价。企业老总如何把握一个尺度,维护自己公司利益,同时也维护整个行业的良性发展和利益,值得深思和重视。
D:忠诚度危机——在会务营销公司中,哪家公司能让员工长期稳定?哪家公司能将每个顾客牢牢抓住?又有哪家公司,能让顾客一辈子都服用产品呢?
由于会务营销人员的不稳定性,顾客档案始终跟着人员流动,保健品圈子又很小,造成了顾客档案资料的重叠,一名顾客有时会有几个公司同时邀约开会,顾客选择产品机会增多,服务的模式同质化,必然造成顾客流失。加之,政府部门加强监管和控制,导致会务场所与形式受到限制。会务营销模式确实已呈现出危机四伏态势。
因进入会务营销行业的门槛太低,又缺乏相应的管理体系,大家都在争相抢蛋糕吃,稍做过几天的懂得一点点会议营销经验的人,凭着自己有点顾客资源,拉上两三个人随便找个产品,就开始邀请顾客开会议进行销售,这种为了追求短期经济利益的行为,将对市场造成致命的打击。可偏偏就有这么些老板、这么些公司为了迅速追求短期经济利益,不惜在同行业内恶意挖人才墙角,为急功近利的人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根本不顾行业的发展及消费者的利益,这无疑会给会议营销(直销)行业带来了致命的信任危机!因为是追求最快最大的经济利益,喜欢跟风选产品,纯粹为了赚钱,根本谈不上售后服务、维护,想方设法强推骗卖,乱承诺,甚至有的顾客见钱到手了,营销人就消失了。
有的老板行为也会为行业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公司机制适应不了市场的迅速发展,老板失信于员工、失信于经销商。企业要有很好的发展,其核心竞争力就是人才的竞争,更要有很好的运作机制,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所以企业老板的思维决定了企业的命运,就像
·上一篇文章:让广告产生实效的几种技巧
·下一篇文章:产品利益能否承受会议营销之轻?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om/html/ch/083251049222493FF7A86EECFG4F4D5.htm
相关内容
佚名 |
马曹冉 |
尚丰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佚名 |
骆永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