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

能做到这些,企业内部专家当然是更好的选择。在惠普、康柏等公司,非常注重培养和选择合适的企业内部专家作为兼职讲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4.MBA、大学课程等

  目前很多,五花八门。大学教授一般有时间去全面系统地研究前沿的理论和知识。“学院派“的教授有时非常排斥“实战派”的讲师,所以大部分的内容都是由“学院派“的教授来讲。这一现象背后也有成本上的现实考虑。当然,有些MBA班也会花钱请一些企业知名人物来“客串”一下,充实门面。但实际效果与公开课类似。

  如果你希望获得系统的理论知识,又需要文凭来证明自己,上MBA、大学课程是较好的选择。

  5.网上学习、多媒体课程

  适合于有很好的自觉性、自制力、理解力的人。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David Kolb教授将人的学习风格分为四种类型(AC,CE,RO,AE),其中AC型的人较适合在网上学习。关于Kolb四种学习风格的详细介绍,笔者将在下一部分《因人而异选择最适宜的培训形式》中专题论述。目前网上已经有了各式各样的课程包供选择,价格也相对便宜。

  6.阅读书籍

  虽然没有互动性,但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直接成本最低。要在茫茫书海中找到适合你的书籍,需要花一些工夫。可以通过老板、同事或朋友介绍,加入贝塔斯曼等读书俱乐部、网上读书论坛等方法缩小搜寻的范围。值得注意的是,一定要尽可能看原著。另外,如果总读第二手、第三手的著作简介,表面上是吃了一顿经济实惠的快餐,其实是丢掉了精华。“吃别人嚼过的馍,越嚼越没味儿“。

  7.工作中学习

  On Job Training(工作中学习)是外企非常提倡的学习方法。它是所有人取得事业成功的必由之路。对任何理论学习、课堂教学,只有在实践中应用才会有切身体会。深入骨髓,转化为自觉的习惯。员工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可以马上向别人请教,或者找资料学习,经过一段时间的郁闷和努力之后,终于解决了问题,成为自身的经验积累。另一方面,管理者通过有意识给下属一些具挑战性的工作,可以锻炼下属的特定能力。例如,我们常见的下基层锻炼就属于这个范畴。外企通过短期出国工作的形式,使中高层经理更深地理解跨文化交流的特点和跨文化管理的重要性。通过委派跨部门的临时项目(如六西格玛质量改善),可以提升中层经理的跨部门沟通和项目管理的能力。

  8.内部“导师”辅导

  内部“导师“的日常辅导是在所有培训形式中最重要的培训形式。经理们不管自己有多忙,决不能推卸辅导下属的责任。对新加入的员工,即使是领导看来很简单的事情,可能也需要你“手把手”反复多次地教。发现问题,要马上“现场“纠正。拖的时间越长,纠正效果越差。有时,一顿午饭时的谈心,要比正式培训效果还好。企业文化、价值观念、员工忠诚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日常辅导中完成的。经理的日常辅导在员工的学习进步中占有绝大部分的比重。

  在外企中,还常常使用另外一种形式,就是除顶头上司之外的“导师(Mentor)”制。因为不是顶头上司,很多敏感话题就可以谈。“导师“得到的是自己领导能力的锻炼提高、教育他人的心理满足感和实实在在的额外收入;“学生”得到的是“一对一““手把手”的教练辅导和实实在在的能力提升。在国内的企业里,考虑到派系斗争,可以在没有部门和个人利益冲突的范围内选择“导师“。

  上面所述的八种形式,各有所长。一个有进取心的员工会充分利用各种机会和形式去充实自己;一个学习型的组织要会因地制宜灵活选择不同的培训形式降低成本,增加实效。要制定出培训、学习计划,抱着持之以恒的精神,篑步可以远致千里,细流可以汇成江海。

|<< << < 1 2 > >> >>|


·上一篇文章:商业史上最强的20位领袖
·下一篇文章:企业培训,怎样才能更有效?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om/html/wh/0832614032CI0EA054D315CCBIF9AH.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