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董碧水等

 
 
 

    人为制造的消费“炫富场”

    “再来一份咖喱蟹、两份东坡肉……”,在杭州一家四星级酒店的包厢里,某外贸公司的业务经理吴明正为上月飘红的业绩摆下“庆功宴”。一桌客人,预先点下了16个热菜,结果不少菜只动了几筷子就被撤下桌来。而酒足后,显然也少有人对主食再感兴趣:一大盘的面疙瘩分到众人碗里,也基本上原封不动。

    “请的都是一些业务上‘体面’的客人。菜不够或者酒没喝尽兴,大家会觉得我小气,可能会影响以后的业务。”吴明说。

    在另一家连锁酒店,一位姓张的前厅主管正指挥年轻的服务员收拾残局,桌面上“西湖醋鱼”只夹了几筷子,沙锅里的“本鸡煲”还有一大半,翠绿色的蔬菜仅仅夹走了几根……。这样的“残局”,对张来说,早就是司空见惯的事。“才三个人吃饭,点了一桌子的菜。”最后,这些没动过多少的菜,全都进了泔水桶。

    去年5月,浙江消保委专门就餐饮浪费现象做了调查,结果显示:对于自己请客吃饭后饭桌上的剩菜,68.1%的消费者表示不会选择打包。

    杭州市餐饮协会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去年一年杭州市餐饮消费总额达143.06亿元。如餐桌平均浪费比例超过10%,一年仅杭州的餐饮浪费就有14亿多元。有心的市民计算,如果以20万元建一所希望小学计算,杭州餐饮一年浪费掉的钱可以建成7000所希望小学!

    而这仅仅是一个杭州。仅仅是在餐桌上的浪费。

    实际上,消费正在成为一个人为制造的“炫富场”。除了餐桌,奢侈消费、崇洋消费、炫富消费等非理性消费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违背国情的超前豪华消费颠覆着国人传统的消费观。

    小刘是一位时尚的女孩,每次路过杭州武林广场一带的百货大厦,她都要进去“意思意思”。“许多时候也不管自己穿不穿、用不用,就大包小包地往家拎,衣柜都快装不下了。”小刘是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80后,她说,女孩子总有一点虚荣心,“看到别人血拼,自己心里总痒痒。”

    不仅如此,小刘还是洋品牌的忠实拥趸:非洋货不买,非名牌不穿。

    这是“小刘们”的幸福:父辈提供了衣食无忧的生活,让自己的消费多了许多的选择。

  集体的无意识凸显社会“病灶”

    越来越多的人用高消费来提升生活享受,在不少富人眼里,住豪宅、驾名车、穿品牌不仅是生活质量的标志,更是一种成功的标志。

    与中国的许多地方一样,消费领域的奢华景象层出不穷,礼品奢侈化、节庆奢侈化也早已屡见不鲜。2006年1月,杭州一家酒店甚至推出了一桌高达19.8万元的豪华年夜饭。上个月,西湖边每平方米12万元的房价尚在市民的质疑中,又一套200平方米的公寓、以其5000万元的售价见诸报端。

    其实不仅仅在杭州,中国式奢侈文化越来越流行,其步步升级的态势不仅体现在一些奢侈品展上,在许多大城市公路边的广告牌上,“奢侈”、“至尊”、“顶级享受”等广告宣传用语无时无刻不在向路人灌输着炫富、崇富的消费幻梦。

    超前消费、冲动消费、攀比消费、崇洋消费、炫耀性消费,富豪们用奢华的消费方式,来彰显财富和身价,而炫富式的消费倾向,使中国的消费市场出现许多颇有特色的怪现象。如“天价”年夜饭、巨款征婚、豪华派对、楼盘……,不少富人,不但要住豪宅、开豪车,连汽车牌照、电话号码等也一定要花“巨资”购得“靓号”。而近年来到国外购物、赌博的中国富人也越来越多,有数据表明,中国人出国刷卡单笔消费世界第一,最顶级的宾利轿车销售量全球第一……

    有关人士认为,非理性消费行为的出现,既是缺乏理性消费传统导致的,也是由于当前某些不适当消费观念导致的,其中一些官员奢侈消费行为的存在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非理性消费的形成非一日之寒。”浙江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认为,社会上炫富和过度消费大行其道,首先是少数政府部门铺张奢侈“功不可没”,一些政府部门奢侈浪费发挥着“榜样”的作用。如公款吃喝屡禁不止,政府豪华办公楼拔地而起,政府采购专拣贵的或洋货买,等等,正是包括政界精英和知识精英在内的精英阶层的误导,给了公众一种心理的暗示。

    其次是媒体以及电视剧、电影等影视产品的推波助澜。郑宇民说,在这些宣传平台上,你可以注意到,常常会有“千岛湖豪华私人游艇”、上海“高尔夫球证”高价转卖、“义乌私人飞机”等炫富类、追风型报道。这种人为地强化贫富悬殊的做法,只能导致社会不和谐的紧张因素与日俱增。

    最后是暴富阶层或者讲是炫富阶层的自身作为所起的不良示范效应。“我们都知道古有石崇斗富,这早已是对炫富生活最生动形象的批判,然而今天我们的个别企业主、商人在一夜暴富后,却不自觉地成为新时代的石崇。”郑宇民说,个体的简单消费行为,一旦变成为集体的无意识,就成为凸显社会的某种“病灶”。

    “新消费运动”强调社会和谐

    “生活的终极目标就是方便、舒适,我们生活中的很多幸福感,都建立在物质指数的积累上。我有钱,我消费,天经地义。”80后的时尚男孩黄慎敏认为。

    当今中国已经进入了一个消费社会,物质的丰富也推动着人们消费观念的不断更新。

    而与黄慎敏不同,胡兵的消费生活就“很枯燥”:他很少买衣服,不使用空调,随身携带垃圾袋,吃饭坚持使用勺子,乘车或走路时会随手捡起地上的垃圾。

    其实,像胡兵一样的绿色消费主义者已经越来越多。他们力图以自己的绿色消费行为,与政府、社会共同创造一个崭新的社会发展模式——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两型”社会。

    虽然拥有上亿元的身家,可身为民营企业家的王成军常常让人觉得寒酸:一身半新不旧的夹克和牛仔裤,一菜一汤的食谱,普通单人间的出差住宿标准,虽然赚的钱足够买许多套住房,可至今仍然仅拥有一套64平方米的小户型。

    “个人财富来源于社会,最终也要回归社会。吃多了、穿多了、用多了……个人享受没有改变多少,却浪费了社会资源和财富。”王成军认为,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越富裕越节俭,才算拥有了真正的美德。

    许多市民也认为,真正有成就和内涵的人,没必要刻意用外在的东西证明自己。

    去年3·15,浙江省工商局、浙江省消保委在全国率先掀起了一场以“倡导新消费理念,促进消费和谐”为主题,其内容包括崇尚理性消费,反对迷信消费;崇尚责任消费,反对消费炫富;崇尚文明消费,反对消费畸形的“新消费运动”。今年3·15,浙江省工商局、省消保委再次向社会发出新消费运动倡议,呼吁全社会推动消费观念变革,倡导理性、责任、文明的“新消费观念”。

    “强化‘新消费运动’就是希望从根源上深层次地推动消费观的改变。”浙江省工商局副局长马柏伟表示。

    浙江省工商局有关人士告诉记者,餐饮是当前消费问题比较集中的行业,针对当前餐饮中存在的各类不健康、不文明,倡导以下新消费准则:反对铺张浪费、反对炫富摆阔、不食有害健康的食品、不食破坏生态的野味,倡导科学饮食、饮酒适度、点菜适量,剩菜打包。

    而商场、市场是消费的集中场所,也是新消费观念引领的主阵地。强化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提高消费者社会责任意识,是商场新消费运动的主旋律。消费者要做到不崇洋崇贵、不盲目跟风、不攀比炫耀,鼓励环保消费、节能消费、品质消费;倡导诚信经营,无假无欺;买前验证,买后开票。

    “‘新消费’不仅是一个新的消费观念,更重要的是强调人和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一种和谐的生存关系。”浙江省消保委秘书长徐建明说,“你有钱消费,但无权浪费。在享受物质文明的同时,必须对自然环境、自然资源造成的破坏和对社会伦理、社会道德的不良影响负责。”(董碧水 吕律)


·上一篇文章: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抑制房价将首选经济办法
·下一篇文章:为何美联储举措未产生通胀风险


转载请注明转载网址:
http://www.9j1.com/html/cj/083249312226IAE2KBGFB96DGKJ6CF.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