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体制改革带来机制创新。“现在公司的决策机制更加便捷高效了。即便是要上会决策的大额开支,着急时1个小时也能办妥。”马新强对此深有感触。校企改制后,他和管理团队的资金决策权限大幅提升,为更好地应对瞬息万变的市场机遇提供了可能。

  改制为企业注入发展动力,拓展了战略空间。马新强带着高管团队重新梳理公司的业务方向,大刀阔斧地调整产业布局,确立了基于传感器技术为核心的感知业务、基于信息激光为核心的联接业务、基于能量激光为核心的智能制造业务三大业务板块,进一步明晰了“参与构建全联接、全感知、全智能世界,成为全球有影响力的科技企业”的发展愿景。

  为实现这一愿景,企业内部紧锣密鼓地启动三大变革——

  研发环节,加强全生命周期的研发管理,推动知识产权和科技成果质量提升,推动知识产权管理全面纳入重大专项、重点产品实施的全过程,形成涵盖专利、技术秘密、软件著作权等多种形式的知识产权整体保护体系,构建专利风险预警及应对工作机制。

  生产环节,推行精益生产,通过信息化、数字化工具支持敏捷管理,提升产品周转、场地利用效率,促进质量改进和减少浪费,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产品开发和生产周期。

  市场环节,实施优质大客户战略。根据行业、区域产业布局,主攻头部企业,公司核心大客户销售占比逐年提升,2022年排名前5位的大客户销售占比增长43%。

  经过一系列手术刀式的改革,公司经营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1年,实现营收101.67亿元、净利润7.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65%、38%,营收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2022年,实现营收120.1亿元、净利润9.0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8.14%、19.07%。

  企业长期的技术积累与适应创新的高效体制机制结合在一起,最终爆发出惊人的能量,进而改变了激光产业格局。

  “改制前,华工科技虽然也承担了不少国家项目,但深度融入国家产业发展的创新动能不足。”在艾娇看来,如今华工科技的使命感更强了,自觉承担起国产替代、科技自立自强的责任。公司通过多年的科研积累赋能整个激光产业发展,将企业战略融入国家产业体系发展大局,放大了改革效果。

  武汉市政府国资委党委委员、副主任曹非认为,国资需要增强产业投资能力,而华工科技有原创技术,可扮演产业链链长的角色,在创新中发挥领头羊作用。华工科技的成功实践体现了改制的初衷,就是激发高科技企业创新动能,增强其对相关制造业板块的整体辐射和带动作用,同时发挥鲇鱼效应,探索国资国企改革新路径。

  握指成拳

  5月中旬,蓄势两年的第十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举办。这场光电领域行业盛会集中展示光电前沿技术和应用,吸引国内外400多家企业同台竞技,其中不乏全球行业龙头。

  华工科技的展位人气超旺。满足高速率大带宽网络需求的光模块、全球首套轮胎模具在线激光清洗装备、氢燃料金属双极板自动化产线、首次亮相的工业制造数字孪生快速开发平台……这些聚焦光通信、激光加工及智能制造的最新产品和解决方案,让用户眼前一亮。

  在这一系列耀人眼目的新技术、新产品背后,是华工科技始终坚持的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理念,以及与之相适应且不断完善的强大研发体系。

  在华工科技激光工艺研究实验室,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焊接自动化产品线产品经理王熙泽启动机器,强光迸射,火花闪烁。101秒后,薄度0.6毫米、周长3.5米的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焊接完成。“这是国内首套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激光焊接系统,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题。”王熙泽介绍说。

  华工科技激光焊接技术的突破,是从压力容器激光焊接设备开始的。“当时,国内还没有企业能够独立生产出压力容器的激光焊接设备,几乎全部依赖进口,但是进口设备价格昂贵,一台就超过1000万元。”华工激光智能装备事业群焊接自动化产品线总经理叶祖福还记得,一家江苏南通的国企主动找上门询问:这种设备,你们能做吗?

  虽然难度很大,但叶祖福跃跃欲试。在公司支持下,由叶祖福牵头,与华中科技大学教授成立专项联合攻关团队。经过一年多测试调整,2008年完成了压力容器激光焊接设备的首次交付,填补了国内空白,打破了外企垄断。



 2/7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发展特色粽业 助推乡村振兴

下一篇探访“天空之镜”茶卡盐湖3000年开采史和盐业发展史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