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佚名       来源于:家长学院

  本报记者 齐志明

  2023年4月18日,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关于联合国信息系统的审计报告顺利通过联合国大会审议。4月27日联大最终发布的决议指出:认可审计报告所载建议,认可行政和预算问题咨询委员会的审议报告所载结论和建议。这意味着,由中国审计师“挑大梁”的联合国信息系统项目审计,在历经两年多艰辛工作后圆满“收官”,获得联大的充分肯定。

  这次信息系统审计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中国审计师克服了哪些困难?取得了哪些成效?对中国今后的信息系统审计有何助益?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迎难而上,勇敢承接信息系统审计任务

  联合国自2008年开始筹划建设一套全新的信息管理系统——“团结”系统,以一体化新系统整合替代原有碎片化的旧系统,集中高效管理人、财、物等资源,促进强化业务管控和以数据驱动的各项改革。

  2020年7月,中国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履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委员,并从2023年1月1日起,担任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根据审计委员会的任务分工,由中国审计署对“团结”系统建设进展情况实施审计,同时根据联合国立法机构的要求,对该系统的整体建设情况进行独立审计评估。

  此时,“团结”系统建设期已持续12年,项目直接支出近6亿美元,基本完成相关部署,在全球460多个地点有超过4万多个用户,初步实现了联合国系统内全地域、全天候、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

  “团结”系统是联合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就其集成度和复杂性来说,被认为是国际组织信息系统建设领域的“顶配”。对该系统进行审计,对中国审计师来说,无疑是一项极为艰巨又充满挑战的任务。

  近年来,中国信息化审计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是开展大型信息系统审计的实战经验并不多,特别是尚未开展过此类项目的独立审计评估。中国审计署面临相关专业人才不足、审计经验不够、技术方法欠缺等多方面挑战。

  针对这些挑战,联合国审计委员会主席侯凯表示,联合国信息系统审计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要充分发挥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选调全国优秀专业人员,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勇于探索创新,高质量完成审计任务,在国际审计舞台上展示中国审计人员的职业精神和专业能力。

  起跑即冲刺。为认真履行国际审计职责,中国审计师勇担使命,挺膺向前,全力以赴踏上国际组织信息化审计史上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项目审计之路。

  积极探索,努力攻克信息系统审计难关

  对“团结”系统开展审计,是中国审计师第一次在联合国信息技术审计舞台上同强手过招,也是一场与世界一流信息技术专家的对弈。

  战鼓出征磨利剑,狭路相逢勇者胜。为打赢这场硬仗,中国审计师知难而进、迎难而上。

  精选优秀审计专家。从全国审计机关、中央企业、高等院校抽调熟悉信息系统使用、具有国际审计经验的专家,在短时间内组成20多人的审计团队。

  精心组织审计培训。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交流,熟悉系统架构、模块功能、逻辑关系等。按照“上下结合、横向联动”的审计思路,开展对系统设计开发、建设部署、风险控制、运维管理、目标实现和成本效益的全面审计。

  深入开展研究型审计。审计组广泛搜集资料,在研究学习国际信息系统审计标准和通用技术方法的基础上,深度融合借鉴国内大型基本建设项目审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建设审计、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等做法,形成对“团结”系统审计和独立评估的创新实践。

  正当审计组做足功课,准备全面开展审计时,又遇到新的难题。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联合国多数工作人员居家线上办公,这项审计工作却不能慢下来,更不能停下来。

  中国审计署因时因势优化审计组织方式,从2020年到2022年,国内远程审计与赴境外现场审计相结合,审计人员通过远程登录系统、视频访谈交流、调阅系统文档、采集分析数据、检查系统功能等,对“团结”系统进行全面“体检”,深入“查已病、防未病”。

  记者在采访中询问审计团队是如何顶住压力、克服困难的?“团结”系统与大数据审计组组长傅昕说:“在整个审计过程中,中国审计师在学中干、干中学,不畏艰辛、加班加点,度过了无数个紧张忙碌的日日夜夜,也在学习研究过程中,实现了从‘团结’系统审计新手到行家里手的嬗变。”

  专业、公正,审计结果得到各方充分肯定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上一篇防控外来物种 保护海洋生态(美丽中国)

下一篇截至3月底 我国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首超50%(新数据 新看点)



 【相关文章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