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 经济观察 作者:佚名 热度:
(“一带一路”10周年·访谈)专访马凯硕:美欧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学到什么?
中新社北京7月13日电 题:专访马凯硕:美欧能从“一带一路”倡议中学到什么?
中新社记者 黄钰钦
自2013年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一带一路”的朋友圈在10年间不断扩大,迄今已吸引世界上超过3/4的国家和32个国际组织参与其中。从蓝图到实景,从“大写意”到“工笔画”,“一带一路”倡议化为各国合作发展实效,在世界范围内留下一个个“国家地标”“民生工程”“合作丰碑”。
7月1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前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对“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与前景、所谓“债务陷阱”、如何看待美欧出台全球基建计划与“一带一路”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1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前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对“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与前景、所谓“债务陷阱”、如何看待美欧出台全球基建计划与“一带一路”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中新社记者:“一带一路”倡议自提出以来已经10年,您如何评价“一带一路”倡议在过去10年的发展和在未来可能面临的挑战?
马凯硕:“一带一路”倡议受到了全世界范围内的欢迎,全球各地许多重要基础设施项目都是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下建设的。事实上,各国都可以自由选择是否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签署了合作文件,这表明各国看到了其中的价值。
如果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口进行民意调查,请记住只有12%的人生活在西方,88%的人生活在西方之外。我毫不怀疑,88%中的大多数人会对“一带一路”倡议感到满意,并希望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做更多工作,所以我会说这一倡议是成功的。
“一带一路”倡议未来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是美国等西方国家反对或不愿意参与。但我认为,一些西方国家必须仔细反思,不参与“一带一路”倡议是否明智。我们正在进入世界历史的新时代,在一个多元文明和多极世界,西方必须学会如何更好地与这88%的人合作。我认为,可以从“一带一路”的成功中学习,并努力效仿它。
7月12日,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前院长马凯硕(Kishore Mahbubani)在北京接受中新社记者专访,对“一带一路”倡议成果与前景、所谓“债务陷阱”、如何看待美欧出台全球基建计划与“一带一路”关系等热点问题进行解读。 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您提出西方与非西方的结构性矛盾将影响未来全球秩序,解决方式之一在于通过多边机构建立起桥梁。在您看来,这一过程中“一带一路”倡议将可以发挥什么作用?
马凯硕:我希望西方能反思在成为非西方国家发展伙伴上的失败。专栏作家马丁·沃尔夫(Martin Wolf)本周在《金融时报》发表的一篇文章中说,西方必须与世界其他国家发展更好的关系,这就需要西方认清自己的双重标准和虚伪。世界其他国家对西方的所作所为有很多担忧,如果西方想要拥有它所希望的影响力,就必须认识到它所宣称的道德优越感既不是不可挑战的,也不是不受挑战的。
我同意他的观点,即西方应该仔细反思对世界其他国家到底做了什么。虽然他们声称正在努力帮助世界其他国家,但许多西方援助项目并没有起到帮助的效果。事实上,我在《大融合:东方、西方,与世界的逻辑》一书中提出,西方每向世界其他地区提供1美元,就有80美分返还给西方,只有20美分流向其他地区。西方应该对所做的事情进行更多反思,意识到与中国在“一带一路”上的合作实际上可能符合西方的利益。
版权声明: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观点,作为参考,不代表本站观点。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处理!转载本站内容,请注明转载网址、作者和出处,避免无谓的侵权纠纷。
相关推荐
- 从端午产业“三变”看消费市场活力
- 倒计时5天!天津夏季达沃斯,我们准备好了!
- 30多家主流媒体齐聚宜都 探访绿色大产业
- 生态持续向好 北京打造生物多样性之都
- 长江“黄金水道”效益凸显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探秘“智慧渔场”科技 打造“蓝色粮仓”
- 5月全社会用电量同比增长7.4%(新数据 新看点)
- 四川省广元市推进通道、资源、环境“三个转变”
- 首届上海国际碳博会开幕
- 山东省五莲县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 乡村振兴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系列蓝皮书发布
- 青海加快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
- 老国企焕发新活力 改革浇灌“科技之花”
- 区域发展新亮点|推动建设“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观察之四
- 【文体市场面面观】“两个效益”彰显文化企业使命担当